場景再現
======================項目經理:{小張}這個人我用不了,最近總是麻煩不斷。組 織:哦?有這事,我看去年評價、工作表現不錯,所以才放到你們項目組的。 項目經理:一年一個樣,今年變得怎么那么離譜。組 織:嗯,可能吧...項目經理:聽說{小王}從金融項目組回來了,借俺用用唄。組 織:一會兒開會再討論這事。項目經理:哦了。====================== 場景中的對白并不罕見,常常是管理者向組織調換人、要人的常見說辭。自己一副無奈的樣子、不得已而為之的苦相,組織如果真不答應你,或許你的項目會因這個人而夭折。具備管理常識的管理者們都知道木桶原理(木桶效應), 是指一只木桶想盛滿水,必須每塊木板都一樣平齊且無破損,如果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塊不齊或者某塊木板下面有破洞,這只桶就無法盛滿水。是說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,并不取決于最長的那塊木板,而是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。也可稱為短板效應。如果想通過人員篩選、任用,選擇每一塊木板都一樣平齊且無破損,組建一個團隊似乎是不可能的。而且我們要知道,組織中最短缺的資源就是人。▲如果,組織特別在意木桶原理,常用一把“刻度尺”去測量所有有心加入組織的個人,可想而知,人不再是最短缺的資源,而是根本沒有人可以進來。▲原因很簡單,想讓一木桶水盛得越多,木板要越高越好,由于貪婪的作祟,這把“刻度尺”漸漸失去了刻度,最后沒有人可以通過這把“刻度尺”能走進組織。 從場景中我們能隱隱約約讀到潛在的信息:→①←項目經理:{小張}這個人我用不了,換了幾個位置了,總是麻煩不斷。組 織:哦?有這事,我看去年評價、工作表現不錯,所以才放到你們項目組的。 (可以推論出過去的一年,組織對{小張}在其他的項目表現還是認可的,根本沒有像{項目經理}說的那么糟糕。)→②← 項目經理:聽說{小王}從金融項目組回來了,借俺用用唄。 ({小王}似乎與{項目經理}合作過,項目經理深信現在的職位由{小王}當擔最合適。)兩個人(小張、小王)面對一個職位,會呈現出兩種不同的狀態(短板、長板 ),原因還是出在管理者身上。或許{小張}不擅長社交、不善于與客戶溝通,做得最多的是文檔編輯、檔案管理、郵件收發等工作;或許{小張}強項是數據庫、而非頁面美觀 用人不是“一個蘿卜一個坑”,而是避開其短處、善用其長處,借助一切外因把其長處發揮得淋漓盡致,聰明的管理者還會注意到化“短”為“長”的重要性,這是管理者用人之道。這里有關于 化“短”為“長”的小故事,想耽誤您幾分鐘: 一個挑水夫有兩個水桶,分吊在扁擔的兩頭,一個桶有裂縫,另一個完好無缺。在每趟挑運之后,完好無缺的桶總是能將滿滿一桶水從溪邊送到主人家,但另一個卻只剩下半桶水。兩年來,好桶對能送滿桶水而感到驕傲;而破桶因自身缺陷而羞愧,并為只能負起一半的責任而感到難過。終于有一天破桶對挑水夫說:“我的缺陷使你做了全部的工,卻只收到一半的成果” “我們回到主人家的路上,我要你留意路旁盛開的花朵?!?挑夫說 果真,在山坡上開滿了繽紛的花朵,陽光之下的景象使人開心很多??墒窃诼返谋M頭,一半的水又漏掉了,破桶再次道歉…… “你沒注意到小路的兩旁,只有你的那一邊有花,好桶的那邊卻沒有開嗎?我明白你的缺陷,因此我善加利用,在你那邊的路旁撒了花種,每回我從溪邊來,你就替我一路澆了花!” 木桶原理(短板原理)不是說因一個人短處而暴露出來的團隊不足,而是管理者把所有人都放在其擅長的職位上,或是化“短”為“長”,且保證所有人的長處在外因作用下發揮最大,此時出現的那個“短板”才是團隊的“短板”。有句話說的很好“沒有不好的士兵,只有不好的將軍”,這句話同樣適用于管理界“沒有不好的員工,只有不好的管理者” 當你氣哄哄推開組織門,打算和組織理論人如何不好用的時候,不妨先問自己幾個問題:“這個人我用對了嗎?” “這個人優缺點有哪些?” “我帶‘有色眼鏡’看人了?” “團隊的‘短板’是我?還是他?”